当今社会中,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人们对自身健康变得愈发看重,因此运动锻炼也成了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。在日常的运动中,不正确的运动习惯、姿势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损伤。很多损伤发生后,往往是不可逆的。对于零基础、想减脂、还怕麻烦的“菜鸟”来说该如何健身呢?
01初学者应选择对抗性不强的项目
运动初级者可选择慢跑、游泳等安全、对抗性不强的项目。慢跑竞技性、对抗性不强,可以自己调整运动量,而且对心肺功能有益,全身的肌肉也能得到锻炼,不易受伤。游泳由于水的浮力,人的关节承受的压力比较小,也不易受伤。如果想进行一些对抗性的、有趣味的运动,关键是运动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,同时侧重于素质练习。
02正确选择运动强度和时间可避免运动损伤
在运动健身的时候,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担心,运动量小了达不到健身的目的,运动强度超负荷了又容易损伤,那么,科学的运动量有没有标准呢?其实运动量因人而异,一般情况下,一周运动4-5次,每次心率达到120以上,可以基本达到健身目的。如果运动以后浑身大汗,虚脱了,第二天恢复不了,就说明运动量大了。运动后,局部肌肉酸疼,大概2-3小时之后逐渐缓解,这个量是合适的量。而运动前地热身也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,因为热身运动能把身上的关节活动开,让肌肉、肌腱、韧带,处在一种比较松驰的水平,这样的身体状态可以更好地去接受运动。
03日常运动损伤该如何处理?
1、跟腱断裂
在运动损伤中最常见,很多人跟腱断了之后觉得还能动,其实是跟腱周边肌肉代偿脚部运动,这个症状如果局部的肿疼不是很快消失,应当去医院就诊。急性损伤越早治疗越好,到了后期可能会变成慢性损伤,不易痊愈。
2、崴脚
崴脚也是经常发生的运动损伤。韧带如果发生部分断裂、完全断裂、局部撕裂,急性期打石膏或者制动就可以愈合,如果放任不治,就可能演变成反复损伤。
若是出现急性运动损伤,应急处理要遵守“RICE”原则:
“R”就是停下来。
“I”是冰敷(冰和水混合在一起,大概零度左右),一方面止血,让局部不要肿起来,一方面也止疼。
“C”就是压迫,减少局部出血肿胀。
“E”就是抬高,让血回流到心脏,局部不要有太多的液体积聚引起肿胀,因为肿胀会让康复变得很复杂。
核心是加压和冰敷。一方面可减少局部疼痛,一方面是降温,然后缠上冰块、冰袋。这也是我们平时运动中一旦碰到急性损伤需要注意的。
健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健康,所以需要防范运动风险及运动损伤。各个年龄段的人、各种健康状况的人都应根据各自适应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,去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,
(责任编辑:至名健康网上药店 www.zmzhdyf.com)